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高新区公安分局深化“伞状+警务网格”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紧盯高铁站域、高校领域、商业营域、居住地域等安全风险,分类推进“高铁警务网格”“高校警务网格”“商圈警务网格”以及“小区警务网格”等主题警务网格防控能力现代化,今年以来,辖区内重大突发敏感案事件零发生,实现了“六个严防、三个确保”工作目标。
一、深化“路地联勤”机制,推进“高铁警务网格”防控能力现代化。建立联勤信息制度,发挥铁路公安实名验证系统与地方公安移动警务终端人脸识别系统“实时推送、实时比对”优势,预警重点人员出行信息800余次,30秒内进站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实现重点人员身份全筛查、轨迹全追溯、动向全预警;建立联勤指挥制度,整合内江北站“天网”“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探头33个,全覆盖无缝隙新建并接入周边重要区域视频监控825个,建立汇集指挥调度、视频巡察、研判会商等功能的“智慧型综合指挥室”;建立联勤训演制度,细化完善重大突发警情应对处置流程,全面落实“135”快反联动机制,联合开展反恐防暴实战演练32次,有力提升高铁站周边反恐维稳、应急处突能力;以“人干净、物干净”为导向,成立由“路地民辅警+甜城义警+巡防队员+民兵”组成的联合巡逻组,全面构建站区网格武装防控网络,开展武装巡逻1.2万余次,设立武装检查卡点,核查过往人员8.8万余人、车辆6.3万余辆。
二、深化“校地联建” 机制,推进“高校警务网格”防控能力现代化。建强管理服务主阵地,积极筹建“校园警务工作站”,搭建工作专班,统筹开展对接联系,精准排查管控重点人员,畅通情报信息收集渠道;组建“校园宣讲队”,根据高校领域发展形势、广大学生思想趋势、学校周边治安态势,结合开展专项行动,制作法治、反邪教、反电诈进校园的PPT和宣传手册,精心打造“公开课”,定期开展“进校园”“进教室”“进食堂”“进宿舍”的等宣传活动,切实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合高校有关部门,全面排查化解涉及师生安全的矛盾纠纷,共计接处警各类涉校矛盾纠纷34起,化解成功率达100%,成功化解“内江职院“9+3”学生群体”涉稳风险。
三、深化“企地联合”机制,推进“商圈警务网格”防控能力现代化。紧盯城市商圈内易发多发的侵财类违法犯罪风险,实行“1+3+1”警务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商圈警务”防控模式,高新分局牵头组建由综治、司法、应急管理、城管等部门参与的联合专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治安防控和矛盾化解重点问题;派出所建立“商圈警务”指挥室,负责对商圈内的所有综治力量进行调度,指挥突发事件的处置;组建“三支队伍”,在派出所民警、甜城义警(含社区干部、网格员和商场保安)、视频研判专班三支队伍基础上,组建“商圈警务”巡逻防控队,切实维护繁华商圈周边治安环境;依托派出所“两队一室”建立“商圈警务”办案机制,在商圈商场内建立“商户自保+十户联防+场内安保自救+街面警力专业处置”梯次响应防控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实战演练,提升警方与商圈社会力量处置突发事件的默契程度。
四、深化“物地联治”机制,推进“小区警务网格”防控能力现代化。针对辖区内小区密集、人口集中等特点,紧盯物业小区治安防控管理痛点难点,联合辖区各社区,打破物业公司封闭防控的壁垒和困局,打通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转移“最后一米”,出台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奖励办法、积分办法、联勤联防积分办法,争取专项资金10余万元,购买装备200余套,表彰奖励单位4家,义警队员44名;创新试点“警保联勤、商户联防”义警新模式,实行“1+2+N”工作机制,建立微信群,实现社区民警和物业的联动联治和信息互通,帮扶救助群众100余人次,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安防控效能;在新建小区建设“人工智能技术+人防辅助监控”的治安智能防控系统,将科技元素融入具体社会治安防控之中,利用智能监控研判各类案件53起,明确50名犯罪嫌疑人,抓获22人,构建起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多元治理、同频共振的新局面。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