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内江高新区有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理论学习,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内江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引领,全面落实会前学法制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重点法律法规纳入学习计划,主任会议全年开展会前学法18次,纵深推进依法行政,开创高新区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对标《内江高新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加强统筹谋划,完成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合法性审查,印发《关于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相关事宜的通知》,选聘8名律师担任21个区级部门法律顾问,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事项上的参谋助手作用,确保决策合法性、合规性,法律顾问每周二为各部门提供现场法律咨询,提供全天候法律服务。全年提供法律服务170余次,审查合法性文件9件,为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内江高新区定期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开展法治理论集中学习,听取法治政府工作报告,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作为年终述职重要内容,确保法治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持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二)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落实规范执法
印发《内江高新区行政执法队伍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行政执法队伍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执法部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梳理问题台账,结合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深刻剖析,健全相关制度,强化源头治理,努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制定了16条整改措施,12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进一步提升规范行政执法质效。落实《内江高新区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定期开展执法业务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素质。不断提升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质效,第16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我区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情况,推动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走深走实。开展2次行政复议专题培训,提升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能力;印发《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应对简要流程》,强化源头预防,依法有效化解行政争议。2023年,内江高新区审结行政诉讼12件,胜诉率66.67%。22名持证执法人员全部入驻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落实网上监管。注重法制专业人才培养,公安分局选派9名通过中级执法资格考试民警担任专职法制员,提升法制队伍履职能力。加强城市执法队伍建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分级分层组织骨干培训、全员培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坚持服务最优,推动营商环境提升
一是提供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全面推行“证照分离”,着力推广全程电子化,深化“零成本、小时办”,实行“一址多照”“无障碍迁移”等便企改革,提高审批办事效率。定制“企业办事不出园”菜单,以“帮代办+一窗办”为主要模式,选派6名业务能手组建帮办代办队伍,全面推进“一企一策”上门服务。为辖区12家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2023年完成500余件帮办代办事项。二是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化“三个环境”助力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建立警企包联机制,推行“一企一警”制度,打造舒心政务环境,组建甜城“义警”等13个群防群治队伍,加强重点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整治,打造放心治安环境,严格控制涉企行政检查频次,推行非接触式涉企监管,打造安心市场环境。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合法权益,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三是营造活力四射的市场环境。优化经营主体融资环境,印发《内江高新区小微企业小微贷管理办法》,推出“平台担保+政府贴息”“小微贷”融资产品,进一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2023年发放6批次小微贷,17家市场主体受益,累计发放贷款4708万元,帮助乐鸿科技等4家企业获得3040万元融资,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氛围,内江高新区全面完成2023年工业倍增计划。
(四)坚持普治结合,筑牢基层法律服务
各街道落实专职普法宣传员配备,负责基层普法工作。择优选聘148人、建立26支村级普法小分队,定期开展院坝普法活动。选派12名执业律师担任街道26个村(社区)法律顾问,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法治保障。认真开展《2023年“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工作方案》,开展“群众不出门,普法送上门”活动,积极开展以宪法、民法典为重点的普法宣传活动,举办宪法宣讲活动50余次,向辖区居民投放宣传短信10万余条。以入户走访、集中活动,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以未成年人保护、根治欠薪、禁毒反诈等为重点的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10万余份,引导更多群众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法律援助应援尽援,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共232次,委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共95件,落实经费保障31900元。积极推动法律服务农民工,结合“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对辖区工程项目欠薪线索情况进行排查,协调化解处理欠薪线索130条,为1000余名农民工提供服务保障。
(五)坚持发展为民,维护辖区和谐安定
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务实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高桥街道农村面貌改善任务全面完成。坚持“绿色宜居包容”理念,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9处、惠及居民1000余户。不断优化民生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高新二幼、胜利中心校改扩建等重点民生项目。坚持发展推进城乡结构优化、能级提升,实现城乡共发展、同繁荣。发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组建社区居民治保会,培育发展文明劝导志愿队,开展关爱退役军人、助残等公益活动。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1134起,调处成功率达99%,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基层稳定。积极开展“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胜利街道办事处三湾社区荣获2023年度四川省第二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以治安防控联席会议机制为牵引,组建“甜城义警”队伍,参与社会治理活动7636次。圆满完成成都大运会、春节、全国两会等重要节点安保维稳工作。深化推进公安政务服务改革,公安社会化评价工作在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一的基础上,2023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指数达96.44%,继续稳居全市第一。
(六)坚持廉政教育,严格落实政府监督
落实《关于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提示》,扎实开展廉洁教育,内江高新区党工委开展廉政教育15次, 组织科级以上干部观看《领航》《打铁必须自身硬》等警示教育片,开展专题警示教育1000余人次,重大节假日开展作风纪律督查,发放2000余条廉洁过节提示短信。全面落实“三重一大”事项监督,细化形成监督项目清单,紧盯会前酝酿决策、会中集体决策及会后执行决策三个阶段。扎实推进干部队伍“作风能力专项提升行动”。充分发挥“一办六组”专班运行机制作用,全区干部职工自查自纠794人次,整改问题2106个。全面排查项目招投标、工程拨付款、许可证办理、行政资质审批、招商引资等领域,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216条。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运用互联网平台、电话信访、开门信访、网上信访等多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织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督网。
二、存在的不足
高新区法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个别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有待加强,个别单位对普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政府及法治机构资源配置不足。高新区司法机构不健全、编制配备少、部分法治工作推动乏力。三是行政复议、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下一步打算
(一)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理论学习。结合高新区实际情况,认真制定《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会议2024年会前学法方案》,明确学法目标、学法内容,定期开展会前学法活动,确保行政决策合法性、科学性。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工作部署、先进经验、典型示范,正确引导舆论,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法治政府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持续规划并明确实施重点
根据《法治高新建设规划(2022-2025年)》《内江高新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制定《2024年高新区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按照政府总体规划、实际情况,确定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负责人,建立考核机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奖惩。明确政府工作目标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府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持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三)加强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政府宣传工作
建立健全法治政府监督制约机制,继续完善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通过公正、公开方式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政府法制机构、行政执法队伍。认真开展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工作,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继续推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组织开展法治培训活动,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教育。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与资格管理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宣传法治政府建设成果、经验,普及法律知识及政策文件,提升公众法律意识。采取宣传册、海报、社交网站、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动行政执法方式创新。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