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日期:
来源:
【字体:大中小】
分享: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1)党建领航。创新推行“支部发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工作机制,组建党员先锋队开展全域资源摸排,依据三溪山高、跳墩临河、谢冲地低等差异化禀赋,规划“一环七园区”产业布局。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签约农民机制,培育签约农民190人,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超5000元。通过土地复耕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水稻、油菜等传统作物扩种升级,全力打造“高科粮油品牌”粮油品牌,推广优质油菜3000亩、水稻920亩、玉米2700亩。
(2)文旅融合。充分挖掘小青龙河沿岸生态资源,创新“农业种植+观光旅游”模式,将闲置土地打造成45亩向日葵观赏区,自今年5月31日开园以来,门票收入突破10万元。发挥老党员“传帮带”作用,组建党员先锋队,全程参与政策宣讲,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景观打造有机结合,形成“春赏花、秋观景”的四季农旅景观带,吸引周边游客纷至沓来。
(3)精准赋能。深化“党建+订单农业”模式,与相关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发展智慧农业300亩。依托四川大学、内江市赋能新经济技术产业研究院技术支持,培育鲜食玉米、番茄等特色农产品。通过“订单生产+劳务输出+产品代销”多元路径,推动跳墩、晏湾、三溪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实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跨越发展。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