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紧扣“按实际划分片区,按片区编制规划,按规划优化布局、配置资源”的方向路径,科学有序推进高新区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1)开展调研。采取现场探勘、走访座谈、入户访谈等多种方式,综合考虑高新区各村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设施配套、聚居意愿等方面的诉求和意愿,以“产业上能否联动、生活上是否便利、治理上是否可行”为原则。
(2)科学划分。根据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要求,科学划分村级片区,采取“多村合一”“多规合一”等形式编制村级片区规划。在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基础上,合理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3)摸清本底。根据自然地理格局、资源禀赋条件、历史人文联系、空间适宜性等现状特征,扎实掌握当地发展基础、群众意愿诉求和建设制约因素,为明确中心村设置、确定村级片区功能定位等打下基础。
(4)统筹安排。根据当地生产生活习惯和未来发展趋势,科学研判人口流动、历史人文、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等趋势。确定划分村级片区方案的重要方向,为合理确定中心村及村级片区规模提供支撑。乡村产业、住宅、配套设施等各类用地,科学制定乡村风貌管控指引,为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等提供法定依据,引导高新区乡村风貌持续提升,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5)制定方案。根据前期现场调研和基础分析成果,合理确定区位优势相对明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人口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产业基础相对较好、设施配置相对齐全的中心村;围绕中心村,分别设置村级片区,形成村级片区划分初步方案。
(6)征求意见。初步方案形成后,积极上报区党工委、区管委会审核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综合各部门意见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优化方案。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